蛰是一个多义词,有生物学、历史学以及俚语等多种含义。下面我们就来仔细解析一下蛰的三种含义。
一、生物学意义
在生物学中蛰意味着动物进入了冬眠状态。
冬眠是一种适应环境的生存策略,是动物在极端环境下为了生存而改变机体代谢和行为状态的一种保护性措施。
在冬季,有些动物会感觉到极度的寒冷,为了生存能量,它们会关闭大部分生理活动,进入冬眠状态。这个状态下,体温和心跳都会急剧降低,身体不用产生过多热量维持生命。
很多爬行动物、两栖动物、哺乳动物都会冬眠,如蛇、龟、鼠、松鼠等等。
二、历史学意义
蛰,原意是藏匿、躲藏。在古代,农民们根据蛰虫的活动规律辨别出节气和合理地安排农事活动。
春雨和梅雨季节结束时,土壤温度回升,气温升高,蚯蚓由于生命力的觉醒而开始钻出地面。如今,我们常常挂在嘴边的“雨蛰”,指的就是这一时节。
如今,“蛰”在民间文化中的意义越来越被弱化,不过我们依然可以听到某些地区的老人讲述自己年轻时与蛰有关的趣闻趣事。
三、俚语意义
在口语中,蛰还可以指代“撤退、消失、不露面”等含义。如“那个人前一阵子很嚣张,但是最近怎么蛰了?”
一个简单的字眼蛰竟然有着这么多的深刻含义。你还了解到了其他含义吗?